山地养鸡的技术要点

1、品种选择

山地养鸡应选择适应性强、抗病力强、觅食力强、耐粗饲,体型中等偏大、毛色光亮、胫高、细长、冠大、脸红,品质优良、风味好的土鸡或杂交品种,如阳山鸡、清远麻鸡、三黄胡须鸡、杏花鸡等优良品种。

2、饲料选择

雏鸡代谢旺盛,心跳和呼吸频率很快,需要及时补充代谢生长所需营养物质,供给营养完善的配合饲料,创造有利的采食条件,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和采食时间。配料时应注意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各种添加剂的添加,以免因长期缺乏引起疾病。在建植饲草草地时,除考虑饲草的耐践踏性外,还应充分考虑鸡的食性,应增加豆科和细嫩牧草的种植比例,如菊苣、紫花苜蓿、黑麦草、聚合草、紫云英、红三叶和白三叶等。

3、场地选择

src=http___app

场地宜选择在交通方便,有充足电源、水源、干爽、排水良好的地方,以中成林及林(果)树龄为3~5年的林地为佳,其中以林冠较稀疏、冠层较高,树林荫蔽度在60%~70%,且山地杂草和昆虫较丰富的中成林养鸡最为理想。鸡舍设计要求通风、干爽、冬暖夏凉,座北向南。

4、饲养管理

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差、生长速度快、消化机能不完善、抗病能力差、敏感性强、喜群居、胆小。因此,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。

4.1 外界环境条件

(1)适宜的温度。育雏期最关键的管理技术是温度的调控管理。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,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。温度过高,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,食欲减退、大量失水、代谢受阻、生长发育缓慢、体质虚弱、抵抗力下降,易感冒或感染呼吸道病和啄癖,死亡率升高;温度过低,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,相互拥挤打堆,由于相互挤压,导致部分鸡呼吸困难,甚至死亡。育雏前3d室温保持35℃,以后每天降温0.5℃,直至降到18~21℃,严防温度忽冷忽热。

(2)相对湿度。一般育雏室的相对湿度要求:1~10日龄为60%~65%,10日龄以后为50%~60%。如果空气湿度过低,雏鸡体内水分会通过呼吸大量散发出去,影响到体内剩余卵黄吸收和羽毛的生长,一旦给雏鸡初次饮水后,也会因饮水过多而发生下痢。同时,在高温条件下,舍内水分蒸发过快,雏鸡采食下降甚至脱水,空气过分干燥,容易引起尘土飞扬,易诱发呼吸道疾病,因此,在育雏初期必须注意水分的补充。

(3)良好的通风条件。及时排除室内的污浊气体,引进室外的新鲜空气,并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,这是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。污浊气体如不及时排出,会影响雏鸡健康,甚至引起发病死亡。

(4)保持足够的光照时间和强度。合理的光照可以加快鸡只新陈代谢,增进食欲,有助于Ca、P的吸收,促进雏鸡骨骼的发育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1周龄内可保持24h连续光照。以后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大而相对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。

(5)合理的饲养密度。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使雏鸡生长良好、长势整齐的必要条件。雏鸡的饲养密度是:1~10日龄,70~80只/m2;11~20日龄,50~70只/m2;21~30日龄,30~40只/m2;31~40日龄,20~30只/m2;41日龄以后,10只左右/m2。

4.2日常管理

雏鸡胆小、躲避意识低、缺乏自我保护意识,异响、陌生人进舍、光线突变易造成惊群,出现应激反应。极易遭受老鼠、蛇、狗等伤害,且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压伤、踩伤、夹挂等意外伤亡。因此,要确保雏鸡鸡舍环境稳定及饲养人员固定,定期进行消毒。

4.3 疫病防控

育雏期间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进行免疫接种。鸡新城疫疫苗在雏鸡10日龄左右进行稀释滴鼻免疫,马立克氏疫苗、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、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在雏鸡皮下接种,鸡痘疫苗多采用翅膀内侧皮下刺种。同时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,在初生雏7~10日龄前的日粮和饮水中加2%环丙沙星,以防白痢病的发生;在15~60日龄期间的雏鸡饲料中加2%球虫克,以抑制鸡球虫病的发生。使用疫苗时,应选用反应小、效价高、质量可靠的疫苗,并按说明使用,确保接种工作保质按量完成。

关于养鸡的精彩图文、您可能对农广田园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,欢迎阅读。


收藏
0
有帮助
0
没帮助
0